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院所动态 » [2017年世界计量日专稿][开拓进取的计量人系列之三]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
[2017年世界计量日专稿][开拓进取的计量人系列之三]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
发布时间:2017-05-19 08:56:51

杨彦农不辞辛劳,退休后继续为计量文化展厅收集资料

    2017年的《广西广播电视报》第91011期的乐赏板块连续3期刊载了计量文化连载《度量衡之——度》、《度量衡之——量》、《度量衡之——衡》,三篇连载与追求高精准确的计量学研究论文不同,把中国历史各时期最高端的计量知识用精妙的中国文字准确而又深入浅出的向读者表述出来。作者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力不仅让小编眼前一亮,究竟是何方神圣能一改计量工作者日常朴素、严苛的形象,化身为一位兼备文采和高精技术的全能人才。

杨彦农旧时工作照

     这篇连载的作者杨彦农是广西计量院的一名退休职工。与年轻气盛的青年人不同,杨工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计量行业,近四十年在计量相关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即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他依然如痴如醉,把计量当成了自身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在各种细小繁杂的检定工作中磨练自己,沉淀“大国工匠”精华。他不仅在计量检测方式上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上亦是颇有造诣。他90年代起便成为《中国质量报》广西记者站的特约通讯员,繁杂工作之余发表了数篇专题报导和评论文章,并参与了《广西计量十年》一书的编撰工作。

退休后,杨工还继续为计量事业发光发热。2014年起,受院里委托开展院计量文化展厅前期调研工作。为做好广西计量历史文化相关内容、图片、素材的收集工作,他一人自费跑尽全广西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哪怕只为了一件明代铁“权”,杨工也亲自奔赴它的出土地点南宁市马山县调研,向村民询问出土时的各种细节及当地的计量称重习惯,力求深刻细致的还原此件铁“权”的原貌和它在后世对当地计量称重方法和单位的影响。

经杨工收集整理的计量文化展厅仅文字材料就有3万余字,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里面详细记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祖先创造的独具特色计量体系、积累的丰富计量管理经验及流传下来的大批制作精湛的计量标准器和计量文物。对如此浩大的工作量,杨工还只是轻描淡写:“我为计量展馆做了一些工作,方寸之间,毫厘之内。”

最后,以杨工自提的三首计量诗词为结语,再次感受老一辈计量人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的担当精神。

《咏尺》

常言布手知尺中,

分寸无差精准功。

玉度明才群众赞,

千寻万里看谁雄。

《说斗》

鞠手成升稻麦香,

然一概美名扬。

不失圭撮皆求量,

八斗才高成栋梁。

《杆秤》

权衡轻重力追求,

擘两分星耀九州。

八两半斤为前辈,

称心如意乐悠悠。

      (通讯员/马立元   编辑/李维   批准/磨振雄)


上一篇:[2017年世界计量日专稿]“5•20”世界计量日活动-计量走进企业
下一篇:[2017年世界计量日专稿][转]计量检定费/校准费到底贵不贵?
地址:广西南宁市科园西九路23号(高新基地),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永乐路30号(邕宁基地)
业务电话:0771-5726821/5726822 传真:0771-5360938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 版权所有 VPN
桂ICP备09000899号-1 桂公网安备45010702000370号